“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怎么做?院校携手,共研路径

发布时间:2024-05-22 点击数量:139

微信图片_20240522153943.jpg

“枫桥式人民法庭”该怎么建设?新时代“枫桥经验”如何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如何将基层人民法庭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矛盾的职能发挥到最大?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5月21日,应远安县法院邀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司铎、法学理论系副教授巢容华一行八人走进远安县法院洋坪人民法庭,就“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与法庭干警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共研新时代“枫桥经验”远安路径。

微信图片_20240522154012.jpg

会前,李司铎一行参观了洋坪人民法庭审判区(诉服大厅、调解室、审判庭)、办公区、生活区等场所及法庭文化建设。

研讨会上,该院三个乡镇法庭分别介绍了辖区情况、法庭工作情况及特色亮点,并向来访高校师生问计问策。

微信图片_20240522154059.jpg微信图片_20240522154054.jpg

李司铎副书记、巢容华教授与法庭干警围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开展了一场思想上的交流碰撞,并分别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他们指出,洋坪人民法庭应结合本地特色,主动将创建工作置于地方党委领导下,争取政府支持,强化基层资源整合,把握职责职能定位,将人民法庭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诉源治理、执源治理等方面有机结合,在小案例中挖掘闪光点,推动形成更多有辨识度、可复制的洋坪经验。他们一致表示,将与远安县法院加强校外法学实践教育基地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和司法研究等方面形成成果,促进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融合共进。

微信图片_20240522162210.jpg

远安县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马明表示,县法院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实践教育基地,此次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开展研讨交流,聚焦司法热点、难点问题,为县法院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提供了重要智库支持,是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深度融合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下一步,院校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识,通过用好沟通联络平台,形成紧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助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