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银子村,让“枫桥经验”在田间地头生根

发布时间:2025-03-24 点击数量:60

近日,远安县人民法院茅坪场人民法庭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为抓手,通过三次巡回调解成功化解一起涉亲属关系的林地纠纷,让“矛盾不出村”的司法理念在银子村生根发芽,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法庭的司法温度。

微信图片_20250318171646_副本.jpg

2024年,村民孙某购买赵某名下林地后着手建造房屋,却在施工后发现该土地临近公路不宜建房。孙某要求退还土地,赵某则坚持要求恢复原貌,矛盾迅速激化。2025年3月,双方僵持不下,赵某将孙某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发现双方系亲戚且双方当事人的儿子是至交好友,两人来往密切,两人对于两家的争议也十分理性,这成为化解矛盾的突破口。

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枫桥经验”,法庭采用1+2+N调解模式,由承办法官主导,联动村调解员、乡贤代表,特别邀请当事人子女作为“亲情调解员”参与,调解团队三次深入银子村展开工作。

微信图片_20250318171653_副本.jpg

一进农户,法庭在孙某家中搭建“围炉调解室”,倾听双方诉求,梳理矛盾焦点,孙某与赵某渐渐放下敌对情绪,表示愿意调解;二进村委,法庭联合村委会召开“圆桌会议”,结合法律和乡情,双方达成“退地不伤情”共识;三进现场,法庭邀请村委及当事人子女进行实地勘察,结合公路安全距离提出具体调解方案。

微信图片_20250318171704_副本.jpg

法官将调解方案及相关法律依据先向当事人子女阐明,得到了其子女的支持和理解。经过调解团队4个小时连续的现场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赵某退还部分土地款,孙某退回林地。

茅坪场人民法庭始终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理念,将巡回审判车开进田间地头,把调解桌搬到农家院落,实质性化解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修复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