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法青年说②|初心与成长
只有根扎的够深
才能站的够稳,长得够高
那些在土壤里默默扎根的时刻
终会在某天
让你收获更丰硕的果实
本期让我们倾听
2024年度辅助之星郭心艺
在工作中的心得感悟
今年是我在法院工作的第五年,很荣幸能够以2024年度“远法之星”的身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点滴收获。
从立案庭的法官助理到派出法庭的法官助理,虽然只是部门间的转换,但工作内容却大不相同,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官助理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是连接法律与百姓生活的桥梁。我想用三个词,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与成长。
扎根 • 在“泥土味”中读懂司法温度
初到基层法庭时,我以为在法庭就跟在院里一样,就是协助承办法官“开庭、写判决、结案”的循环。但真正投入后才发现,法庭受理的案件背后往往是家长里短的矛盾、柴米油盐的纠葛。一起赡养纠纷中,老人颤抖的双手和子女的争执让我明白,法律文书上的“赡养义务”四个字,需要用耐心倾听和温情调解去落地;一桩农民工讨薪案中,当事人布满老茧的双手和期盼的眼神让我懂得,公平正义不仅是一纸判决,更是让每一份血汗钱都能及时兑现的承诺。
在协助法官处理这些案件时,我学会了用“接地气”的方式与当事人沟通,在田间地头调解纠纷,用方言拉近距离,把法律条文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的道理。这份“泥土味”的工作让我明白,司法的温度就藏在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份换位思考中。
成长• 从“跟跑者”到“同行者”
作为法官助理,我曾以为自己的职责只是送达、拟写文书等。但在实际工作中,法官的言传身教让我逐渐从“旁观者”成长为“参与者”。虽然已经在法官助理的岗位上工作了四年多,但专业能力与同期法官助理相比仍显逊色,法官也曾告诫我“作为一名法官助理,未来的法官,要想当事人信服你,真正办好案子,专业能力过硬才是你的底气,其他都是虚的”。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法官助理不仅是“助手”,也是司法公正的“守护者”。
基层的磨砺让我飞速成长,从面对案件时的手足无措,到能独立梳理争议焦点;从照搬书本知识的“法条复读机”,到学会灵活运用法条化解矛盾。这份成长,离不开同事们的无私帮助,更源于每一个案件的“实战锤炼”。
坚守• 平凡岗位上的“微光力量”
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琐碎与忙碌、整理档案时的机械、反复修改文书时的焦灼、面对当事人不理解时的委屈……这些瞬间也曾让我感到疲惫。但每当看到反目的邻里调解后的相互理解、辛劳的农民工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后的感谢、佝偻的老人拿到赡养文书时的安心时,我又会重拾力量……这些瞬间都让我坚信,我们解决的每一件案件就像一盏盏微光,或许不够耀眼却足以照亮某个角落,温暖某个人生。而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汇聚起来,就是最坚实的法治力量。
以初心为灯,继续前行。基层法官助理的岗位平凡却不平庸,我收获了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收获了成长,更加坚定了“司法为民”的初心。新的一年,我将以新的面貌继续在岗位上践行使命、勇敢担当,努力学习夯实业务能力,将法庭工作做细、做实,实现新成长。“法槌起落间,皆是百姓冷暖;案卷翻飞处,不负正义初心。”让我们携手同行,在基层司法这片热土上,书写属于我们的担当与荣光!